职场人,不可不知的七点“职场礼仪”
2021-06-15我发现,公司95后越来越多,越来越年轻化。
有毕业不久的同学,有工作不到两年的小朋友,也有还在学校的实习生同学。
初入职场,大家还没有为一个利益目标而共同奋斗过,没有产生过真正意义上的协作,也没有经过职业化的训练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
在学校,你们可能是学生会干部,为了办一场毕业晚会有过团队协作,有人拉赞助、有人搭舞台、有人组织节目、邀请嘉宾,等等。
但学校不会因为你没拉来赞助、活动办砸了,就开除你。
而在真实的商业世界,可能会的。会被“磨炼”、甚至被“毒打”。
因为团队间有太强的协作依赖和利益关系,你的协作界面必须友好。
所以,今天和你分享七点“职场礼仪”。
希望给初入职场的你,一点启发。
1 你“穿”对了吗?
我们先从一个小问题聊起,你会“穿衣”吗?
历史上有一个趣事:
1948年的国民大选,总统候选人只有**,副总统候选人有很多,当时李宗仁的呼声最高,**认为李宗仁操纵了媒体舆论而最终当选,非常不爽,想找机会让他出丑。
机会来了,就职典礼。
李宗仁向蒋介石请示服装问题,蒋介石说,穿西装礼服比较合适。于是李宗仁连夜赶制了一套高档燕尾服。
可就职典礼前一天,蒋介石又命令李宗仁说,典礼上只能穿军装,李宗仁只能照办。
当天,两人一起现身,蒋介石却穿着长袍马褂,而穿着军装的李宗仁,像极了老爷的随从(如下图)。这让李宗仁一下子颜面尽失,成了一大笑话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看来,精明的蒋介石真是深谙此道,把中国人的着装心理拿捏的死死的。
衣服和衣服之间是有不同的级别的,你穿的越正式,意味着级别越低。反过来,越随意,可能级别越高。
有些老板穿拖鞋、汗衫就来上班了,但员工不行。
所以说,为了表示尊重,我们通常要比客户穿的高半级。
对方穿休闲,我们穿商务休闲;对方穿商务休闲,我们穿正式的成套西装;对方穿成套西装,我们可能得穿燕尾服了。
穿着比对方更正式,就显得我对这件事的重视程度更高。
好吧,你,“穿”对了吗?
其实,这些看似简单的小事情背后,有一个统一的底层逻辑,那就是:
尊重对方,让别人觉得舒服。
2 互动礼仪
记住,职业化最重要的目标,是让别人觉得舒服。
什么叫让别人觉得舒服?
如果和你合作完之后,别人还希望和你合作,说明你是值得信赖、值得依赖的。
如果对方的感觉是,这个人以后敬而远之吧,能不打交道就不打交道。这说明让别人感觉不舒服了。
这是一个人职业化的判断标准。
那,如何让别人觉得舒服?
我们从小往大了说,先从互动礼仪说起。
面对面沟通、微信、企业微信、邮件,这些都是互动。
那,互动最重要的礼仪是什么?
第一,及时反馈。
什么叫及时?
回消息,是1分钟之内、10分钟还是60分钟叫及时,这很难定义出一个硬性的标准。
我经常一整天在讲课,或者开私董会,手机都是被收掉的。但我基本上可以做到,在企业微信群、邮件等各个地方,不错过大家的重要消息,总是能“及时”回复。
这需要基于你个人的sense,来判断。
需要及时推进的事情,不要让别人等着你。
如果是通知类的消息,对方期待的回应是,我收到了。
始终要站在对方的角度,让人舒服。
第二,对对方表示尊重。
跟客户合作、公司内部合作时,当意见不合,要开放的讨论、碰撞,尊重“积极的冲突”。
我尊重你的意见,尊重你的人格,也尊重我们的不一样。
沟通的时候要记住,我们不一定是对的。
只有这样发自内心,你才会给到对方尊重的感觉。否则,对方是能感受到你的谦逊是装的。
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。
尊重还体现在很多方面。
比如,我们刚才讲的,和客户见面时,你的穿着。
还比如,坐车礼仪。
如果你和你老板一起坐出租车,你坐哪?
你应该主动坐在副驾驶。
5人座的车,右后座是最尊贵的位置。把这个座位留给老板,让他觉得舒服。
如果是你老板开车,你坐哪?
你还是应该坐副驾驶。
如果你坐在后排,那老板成了你司机,他可能会不舒服。
如果老板开车,你上级也在,你坐哪?
这个时候,副驾驶成了剩下的座位里,最尊贵的位置。
让上级坐副驾驶,方便和老板沟通,自己坐在后排。
那如果你老板开车,你上级也在,但还有一位女士,你坐哪?
记住,绝对不要让女士坐在左后座,这是一个基本的礼仪。
为什么?
因为上车位置是右边,如果让穿着裙子和高跟鞋的女士,从右后座挪到左后座,很尴尬又不方便。
这时,你要第一个抢占左后座,避免尴尬。
那如果是一辆7人坐的商务车呢?你和老板、上级、以及同事一起时,你坐哪?
7人坐的商务车,最尊贵的位置,是中间排的右座,其次是中间排的左座。
同理,这时你和同事要抢先坐最后排的3个位置,把中间排的两个位置,留给上级和老板。
那谁应该坐在前排副驾呢?
统筹安排出行的人。
总之,永远要让尊贵的人,比如客户、老板、女士,坐在尊贵的位置上。
再比如,微信礼仪。
如果在微信上要体现职业化,首先最好要用自己的真人照片和真名,这很重要。
千万不要用宠物的照片,也不要用二次元的照片,名字也更不能二次元。
叫“大王叫我来巡山”,你敢信吗?好沟通吗?
聊天时,不要轻易“撤回”,而用修改。
你撤回,对方心里就得琢磨,撤回了什么?琢磨你到底撤回了什么。
如果你发错了,或者打错了,就直接再发一条,修改。
这是一些互动礼仪。
协作建立在互动的基础之上,再来讲讲协作礼仪。
3 协作礼仪
职业化的另一个目的,是增强协作。
首先,协作最基本的一条,承诺的事情要能做到。
经济学家亚当·斯密在《国富论》中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观点,他强调“分工带来效率”,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进国民财富起到巨大作用。
这句话非常重要,人与人、部门与部门、公司与公司之间是分工协作的关系。
分工也带来了一个问题,就是每个人只做自己的那部分,很难“心中装着全局”,但最后每个人的部分要拼成一张“全局拼图”。
这就需要你信守承诺。
好比《碟中谍》、《复仇者联盟》系列电影中,主角总是可以在最后一秒拆弹,复仇者们靠默契、打配合实现目标,虽然电影有极其夸张的成分,但这些协作背后,是承诺。是信任。
如果你说,我今天特别忙,不就是没做到吗?我明天做不行吗?
会这样说,因为你觉得是小事,但你没意识到,你手头的这件事,其实是一件大事中的一小块。不管这一块多小,只要缺了,整张拼图都不完整。
如果你确实做不到,要寻求帮助,或者给出调整的余地。
在最合适的时间给大家预警,告诉大家这个事儿我可能做不到了。将不可预期的影响最小化。
千万不能空口承诺。
“这事包我身上”,说这话的人特随意,第二天酒醒就忘了,可往往听者有心。
满嘴跑火车,是职业化缺失的表现。
这样的事只要发生,会被贴上“不靠谱”标签。
如果扛不起责任,就很难被放在重要的岗位上。
协作界面第二点,是准时。
一家公司为什么要统一时间、准时上班?
听上去非常简单朴素的道理,为什么?
很大原因是,人与人之间是需要协作的。
你说我是夜猫子,晚上8点开始上班,但我保证工作到第二天早上,做满8小时。
如果你是独立工作者,ok,这是你的自由和选择。
如果你不是独立工作者,你是协作体里的一份子,那么你需要和别人在同一个时间段里工作。
你们突然要沟通时,大家都属于工作状态,这时才可能产生真正的协作。不然会彼此找不到对方。
虽然现在科技进步了,异地的、跨时区的协作都变得比以前简单了,但它不是最好的方式。
随时随地,同时在一个地方工作,依然是最有效的方式。
除此以外,准时还体现在开会、拜访客户等等很多地方。
当然有意外,也要学会管理意外。
我出差挺多的,一般提前一个半小时到机场,提前一小时到高铁站。
其实,能在家多睡半小时对我来说挺重要的,但我宁愿牺牲掉这半小时。
因为我得把堵车的风险、天气的意外,都纳入自己的范围之内,而不扔给这个世界。
第三点,做好自己的事情。
每个人要做好自己的事情,寻求帮助时,不能把任何人给你的帮助,当成理所应当。
你接受了一个职位,意味着你把这个岗位的责任背在了肩上。你不能找人帮你背。
举个极端的例子,爬山。
乞力马扎罗,5895米。岗什卡,5254.5米技术攀登型雪山。
爬山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准则,听上去极度不尽人情,就是绝对不要问同伴借东西。
为什么?
因为爬高山、雪山,都是风险非常大的。爬山也很累,大家都只带当天的必需品,水、手杖、最轻的背包,一点补充糖分的零食。
如果你说,对不起,我今天忘了带手杖,想借一个。水喝完了,想借一点。
向导看到,是不允许任何人借给你的。这在爬山时是禁止的。
因为但凡借给你,就增加了这个人在山上死亡的风险。
在山上,任何一样东西都是救命的。
每个人的责任都是自己的,别人不帮你,是理所应当;如果有人帮了你,你要心存感激。
最佳的心态是,你帮助人,是举手之劳不足挂齿,你被帮助,是滴水之恩涌泉相报。
反过来,恰恰是不好的状态。
最后的话
今天,和你分享了“职场礼仪”。
我特别建议,在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早期,在一个比较成熟的大公司里面待一段时间。
这对你的职业化的能力的训练,会特别有帮助。
缺乏职业化的人,再聪明,也难成大事。
因为他只能依靠自己单打独斗的能力做事,无法和很多人一起工作,也难以维持和别人之间的关系。
公司不是家,是一个战斗单元,是一群人在一起,浴血搏杀,实现共同的愿景和目标。
战斗单元是为了达成一个目标而存在的,而一群人一起完成目标,就需要协作。彼此包容、彼此补位、彼此支持。
记住,职业化最重要的目标,是让别人觉得舒服。
让跟你协作的人觉得舒服,因此你就能赢得更多人的协作。
祝:穿对做对,工作顺利。